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诗词鉴赏」新年飞雪带春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09:16:46    


还活跃在新年的气氛中,洁白的雪花便在全国多个地方飘飘洒洒下了起来。望着漫天纷飞的雪花,在蔚蓝的天空下,感受着银色的世界……给2017年的春节添上了一笔冰雪的温情
.....................................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早春雪中

唐-

新年雨雪少晴时,屡失寻梅看柳期。

乡信忆随回雁早,江春寒带故阴迟。

春雪

唐-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写景;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过渡句,使诗文由景转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东”,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通过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都留在了诗外,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咏春雪

唐-

裴回轻雪意,似惜艳阳时。

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

春雪

唐-

南国春寒朔气回,霏霏还阻百花开。

全移暖律何方去,似误新莺昨日来。

平野旋销难蔽草,远林高缀却遮梅。

不知金勒谁家子,只待晴明赏帝台。

和殷舍人萧员外春雪

唐-

万里春阴乍履端,广庭风起玉尘干。

梅花岭上连天白,蕙草阶前特地寒。

晴去便为经岁别,兴来何惜彻宵看。

此时鸳侣皆闲暇,赠答诗成禁漏残。

春雪

吴仁璧

雪霁凝光入坐寒,天明犹自卧袁安。

貂裘穿后鹤氅敝,自此风流不足看。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

章孝标

六出花飞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

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咏春雪(一作陈伯材诗)

陈子良

光映妆楼月,花承歌扇风。

欲妒梅将柳,故落早春中。

春雪

焦郁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谒金门(春雪)

宋-韩元吉

春尚浅。谁把玉英裁翦。

尽道梅梢开未遍。卷帘花满院。


楼上酒融歌暖。楼下水平烟远。

却似涌金门外见。絮飞波影乱。

南乡子(春雪)

宋-张鎡

翠袖怯春寒。对雪偏宜傍彩阑。

弱骨丰肌无限韵,凭肩。

共看南窗玉数竿。

羔酒莫留残。更觉娇随饮量宽。

小立妖娇何所似,风前。

柳絮飞时见牡丹。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宋-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此词大概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

扫花游(春雪)

宋-吴文英

水云共色,渐断岸飞花,雨声初峭。

步帷素袅。想玉人误惜,章台春老。

岫敛愁蛾,半洗铅华未晓。

舣轻棹。似山阴夜晴,乘兴初到。


心事春缥缈。记遍地梨花,弄月斜照。

旧时斗草。恨凌波路钥,小庭深窈。

冻涩琼箫,渐入东风郢调。

暖回早。醉西园、乱红休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