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已修复、安排专人管理自来水、老张需要代购秧苗……在永丰县潭头乡潭头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刘勇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群众诉求办理进度。这是永丰县开展“入户听诉”专项行动的生动写照,当地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田间院落,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
访民情听民意(图/受访单位提供)
建立“3+N”走访机制
“对于一次走访不在家的,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对外出务工的,我们要求打电话询问,确保走访全覆盖。”永丰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文全善说。
据了解,永丰县依托“网格员”“村组长”“矛盾调解”“平安维稳”四支队伍,建立“3+N”走访机制,由1名党员干部、1名村小组长、1名网格员搭配“五老人员”、义警队队员、志愿者等力量,进村入户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群众诉求收集、产业技术指导、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会记好民情台账,做好问题收集、解决、反馈、回访工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截至目前,全县已收集问题2714个、办结率92%,收集意见建议262条,为民办实事125件。
打造“移动听诉站”
3月17日,记者走进永丰县综治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的三色预警数据引人注目。
“每件诉求都有专属电子档案,办理情况一目了然。”永丰县综治中心主任陈刚介绍,依托“民情大数据系统”,该县构建“即接即办、分流交办、全程督办、结果反馈”协同调处工作闭环。各乡镇综治中心每日汇总梳理矛盾纠纷情况,采取“红、黄、绿”分类分色预警方式,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级管理预警。对需引入上级部门或多个乡镇联合化解的矛盾纠纷,由乡镇综治中心报至县综治中心,县综治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关问题分流交办至行业主管部门或属地乡镇落实化解措施,打造全流程预防化解链条。截至目前,39件领导包案信访事项中,有36件得到有效化解。
“我建议在广场上增设一些充电桩。”“能不能组织志愿者教老人用智能手机?”近日,在永丰县恩江镇金香社区“金香说事会”现场,20余名居民代表与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墙上悬挂的“民生需求榜”贴满彩色便签,已完成事项打上了红心标记。
据悉,在“入户听诉”专项行动中,该县创新推出“说事会”“月月谈”等居民说事制度。各乡镇以村(社区)为单位,有事就由挂点的乡镇领导组织党员、乡贤、网格员、村(居)民、志愿者等共同商议。目前,这种由村(居)委会提供场地、干部定期驻点的“移动听诉站”已在该县各乡镇全面铺开。
“干部脚底沾泥,群众心里有底。”永丰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金晶科表示,该县将持续完善“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事项、优化一个机制”的治理模式,真正把民生“问题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账单”。
来源:新法治报(文/张小华 徐雯 全媒体记者王晓明)
编辑:贾辛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