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白露,三首意境绝美的古诗词,清凉了流年,醉美了清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3 08:31:36    

1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宋: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释义:青山连绵起伏环绕着平湖,湖中时而波涛翻涌、大浪滔天,似有摇动城郭之势。

时而波光粼粼、水平如镜,倒映着青翠的山色。将近三更时分,月色下澄澈的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宫一样。

流云在月前轻飘而过,暗淡了月色,如雾一样的烟柳在这若隐若现的月光下更显朦朦胧胧。

晶莹的露珠缀满了荷叶,清风吹来,荷叶上的露珠被风吹动,如萤火一样闪耀着光芒。我散开了满头稀疏的白发,悠然自在地静待天明。


张元干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词人,在宋词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作用,他的词作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词风,对后来的辛弃疾词派有着重要影响,张元干与张孝祥并称南宋初期的“词坛双壁”。

词的上片,“山绕平湖波撼城”起笔第一句气势恢弘,给读者营造出一个荡人心魄的画面,平湖绕城,湖水汹涌澎湃,其中“波撼城”,化用了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下一句“湖光倒影浸山青”,画风一转变得恬淡又宁静,与上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动静相宜,刚柔并济。

“水晶楼下欲三更”,整个画面都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水光与月光交融,显得缥缈又神秘。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这两句意境太美了,轻云逐月,露珠敲荷,流萤飞舞,笔触非常细腻,对杖和用词也精妙绝伦

让人读完有一种说不出的妙,这种感觉正如同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言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萧萧散发到天明”。词人完全沉醉在这一片诗情画意之中,疲惫的心灵在这个秋夜得到了舒缓和净化,让词人忍不住流连到天明。

2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唐:马戴《灞上秋居》

灞上:古代地名,也称“霸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原:也就是“霸上”。

释义:灞上的秋风秋雨已经停歇,黄昏时候我看到天空中行行大雁南飞,黄叶飘飞是他乡的树,寒夜的灯火照耀我这个孤独的人。

寂静空阔的园林,秋花秋草上白露重重,隔壁有一位野僧是我的邻居,我寄居在这柴门已经很多年了,不知道何时才能有机会为国效力。

马戴是晚唐诗人,科举之路屡试不第,灞上就是他来京城后寓居的地方,对于一位远离故土出处求功名的游子而言,最能感受到季节的点滴变化。

白露时节,看到大雁南飞,更加想念家中的亲人,而自己在落叶飘零的清秋,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此情此景更觉凄凉和寂寞。

3

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城。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

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

只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唐:姚合《秋夕遣怀》

释义:昨夜白露纷纷而降,今朝秋的气息就弥漫了整个山城。秋风劲吹,我的衣巾发出清脆的响声,一时兴起,忍不住临窗挥毫泼墨,一时之间如入无人之境,下笔之处备感轻盈。

临摹是因为真心喜欢古人的真迹,不喝酒是担心自己酒后疯癫而背负狂名,我只想如山中悠闲的麋鹿一般,悠悠然然自在随意度过我的一生。

姚合是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姚崇曾侄孙,诗人有感于白露时节的秋高气爽,触动心中的诗情画意,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人生苦短,有舍亦有得,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何不做好好的做一回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从容容度过这一生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