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全身都是宝:菜薹可食用,花后能做绿肥,油菜花蜜有营养……阳春三月已过,金黄或多彩的油菜花田已变得绿油油,成熟后经收割和加工,又变为菜籽油,重新走上餐桌。
为深入实施国家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快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助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27—28日,2025长江下游(浙江)油菜新品种大会在杭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种子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及产业代表等齐聚位于余杭区瓶窑镇的杭州市原种场,一起观摩油菜新品种、交流新成果、研讨新举措。
本次大会以“种铸黄花芯,香飘共富路”为主题,集中展示了80个油菜新品种,其中包括34个国家级高产高油品种和30个省级优势品种。这些品种来源广泛,涵盖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9个省市,且登记含油量均在46%以上,其中13个品种的含油量更是超过50%。产量表现同样亮眼,25个品种产量超过200kg,最高产量可达238kg。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特别展出了10个短生育期品种(最短生育期174天)和6个兼具观赏与经济价值的彩色油菜品种,为油菜产业多元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农机展示区,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气动式条播机、无人机飞防等智能化装备纷纷登场,通过现场演示,生动展现了机械化种植对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产品、农资及农创客展区,一名农创客介绍:“这次我们带来的不仅有油菜种子、菜籽油等传统产品,还有菜薹、即食菜等油菜加工品,以及文创产品、天然护肤品等。”
“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烟点高,适合高温烹饪,不易产生有害物质。”宏盛粮油展位工作人员介绍面前的菜籽油如何俘获消费者的心。今年,宏盛粮油年产120万吨绿色非转基因粮油智能制造生产与应急保供基地建设项目也将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具备年加工食用植物油90万吨、大米30万吨的生产能力,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显著提高区域粮油自给率,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拓展20亿元以上,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大会还特设“油菜产业共富经典案例”主题展区,分享了余杭良渚田园花会、江西婺源万亩花海经济、江苏兴化垛田“水上油菜花”文旅IP、浙江海盐菜薹加工产业链、海宁市油菜良种繁育基地、荆门市高油酸菜籽油全产业链开发等六大共富模式,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同时,现场还发布了拾光余杭、春漫桐庐、千岛寻踪“杭州三大油菜花旅游线路”和以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古村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带动共富模式、以萧山区浦阳镇为代表的片区协同发展共富模式、以富阳区黑山顶和临安区太阳镇太阳米基地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共富模式三大共富模式。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全方位展示了油菜新品种的创新成果,更有力推动了油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产业链延伸,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