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南地区首次!大载重无人机“跨江放线” 特高压铁塔“空中牵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6:38:00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梁浩楠 通讯员 林熙熙 刘思伶)“一级导引绳已固定,可以起飞。”4月7日,重庆万州长江边,一台大载重无人机飞越935米的江面放线,助力两岸特高压铁塔“牵手”,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应用大载重无人机参与特高压工程放线作业,可缩短放线时间30%以上。

大载重无人机参与特高压工程放线作业。通讯员 林熙熙 摄

现场,在建的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2标段)。此次与以往电网基建放线施工所用的无人机不同,此次跨越长江用的“大家伙”可以吊运85公斤物品,最大载重起飞重量149.9公斤,8对62英寸的桨叶全部展开近3.2米长,是以往放线所用无人机的4倍,能够实现最大速度13.8米/秒飞行。

工作人员正在做无人机起飞前准备工作。通讯员 林熙熙 摄

跨越长江放线作业,江面上空风力强劲,导致风压较大。加之本次采用较大规格的φ6导引绳,重量是常规小型导引绳的6倍,整档重量为39.2公斤,使用常规小载重无人机无法满足工况。

无人机起飞,准备跨江放线。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本次大载重无人机展放导引绳施工,1小时就可以将4根导引绳展放完成,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优化施工工艺,相较以前使用常规小载重无人机,可缩短放线时间30%以上。”重庆送变电公司施工项目部负责人贺君说。

无人机起飞,参与特高压工程放线作业。第1眼TV-华龙网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为确保长江航道的安全,同时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放线效率,国网重庆电力采用导线弧垂数字化检测、可视化放线等新技术,并与重庆海事局密切联系,采取“6+4”间隙封、护航的方式,即6天封航施工,4天护航施工相结合,保证每天4小时作业时间,全力保障跨越放线期间的施工安全及航道安全。国网万州供电公司在前期充分发挥政企联动作用,强化属地协调,完成其中22处塔基建设用地协调攻坚和线路通道清理等工作,助力施工放线有序推进。

电力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作业。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该工程重庆段渝2标新建铁塔266基,线路全长129.092公里,本次跨长江放线为最后一段放线作业,预计10天内完成,届时重庆段220.9公里将全线贯通。

据悉,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全国首条大容量水光互补的纯清洁能源跨区外送直流通道,工程计划2025年建成投产,投产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近400亿千瓦时,在满足电力可靠供应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每年可替代燃煤超1700万吨,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落实国家能源战略、推进能源转型。

无人机放线作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