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景城共建,打造主客共享的一流旅游城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7:24:00    

清明假期,被游客誉为“明朝版清明上河图”的安顺古城游人如织。飞檐翘角与霓虹灯影的交织场景,在游客镜头中定格成古今交融的独特意象。这座600年古城热闹,正是贵州推进景城共建、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生动注脚。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离不开世界级景区景点的支撑和一流旅游城市的配套。近年来,贵州持续推动“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提质增效,推进贵阳、遵义、安顺、兴义等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各地以景带城、以城映景,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实践渐入佳境。

以景带城 串珠成链展新姿

被誉为“山地公园省”的贵州,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风情耀眼夺目。其中,“黄小西吃晚饭”景区尤为突出,不仅展现了“山地公园省”的独特魅力,更在景城共建中发挥着引擎作用。

夜游黄果树。潘宗义 摄(贵州图片库 发)

“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黄果树大瀑布作为安顺的标志性景点,以其雄伟壮观闻名于世。为用好这张世界级旅游景区名片,安顺以夜游黄果树为突破口,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2024年,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安顺的文旅布局不止于此。据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恒斌介绍,安顺正在全力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和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全力打造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区三大核心吸引物,把“钻石”和“珍珠”串成更加光彩夺目的“项链”,为广大游客带来全新的、更美的体验。

黔西南磅礴千里的峰林大地上,2024年成为国家5A级景区万峰林如同磁石,牵引着万峰湖的水上运动、马岭河峡谷的地质奇观、云屯森林的生态度假等特色资源,构建起“一城七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在这里,风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背景,而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这份“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舒适与惬意,让兴义成功入选《中国魅力小城》榜单,成为旅行者口中的新宠。

乘坐“熊猫专列”的游客走进兴义。图源网络

上海旅游达人钱程浩在了解到黔西南生态优越,在康养经济、银发经济方面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后,已在兴义购房,并表示“希望以后能带动更多上海人来兴义体验这里的康养魅力。”

以城映景 服务升级添魅力

清明假期,新晋国家级休闲文化旅游街区贵阳青云市集内霓虹闪烁,非遗摊位与潮玩店铺交织成景,3天假期吸引游客35万人次。项目总监张凤兰介绍,通过保留贵阳老夜市的原生商户,引入设计师品牌等潮流新业态,青云市集实现了市民与游客共享“15分钟生活圈”的目标。“当本地人把这里当作日常休闲客厅,游客自然能感受真实的城市温度。”张凤兰说。

热闹非凡的青云市集。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贵阳不断推动老旧街区改造,全方位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能力,这种“城市烟火气”的营造正在多点开花。太平路通过打造“小福猴”IP吸引年轻人打卡,并围绕“一街一场一星一眼”完成业态升级;曹状元街区则通过状元雅集、武状元坊等文化景观,保留老味道的同时增添现代化元素;新印1950街区华丽变身,成为贵阳城市新地标,既呈现深厚的历史记忆,又融入现代时尚生活方式,成为市民游客开启美好生活之旅的新选择。

在贵阳以市井烟火焕新城市文旅面貌的同时,遵义正以另一种维度诠释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的深意。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了城市建设更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遵义市民周丕红说。他长期从事出租车服务,最常拉乘客去遵义会议会址重温红色记忆。“以前载乘客去那边,车和人挤在一起。现在外边修了广场,游客来了有更多活动空间,旅游也更舒适了。”

游客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罗星汉 摄(贵州图片库 发)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核心区域,遵义市推进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工程等135个项目。通过提升核心旅游资源品质和加强环境整治,让游客深入领略红色文化。

景城共建 擦亮一流旅游城市名片

当自然奇观与城市肌理深度交融,贵州通过景城共建的创新实践,正将“山地公园省”的先天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天龙屯堡上演的地戏演出。潘宗义 摄(贵州图片库 发)

在持续推进景城共建过程中,安顺整体旅游吸引力提升,“21℃的城市”名片火爆出圈。数据显示,2024年,该市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12%,过夜游客接待量达到1261万人次,增长15%。黄果树景区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以景城共建为杠杆,贵阳同样撬动流量增长与城市升级的双重价值。

2024年,贵阳顺应市场趋势及消费需求,紧紧围绕游客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体验,推出一批新场景、新玩法和新业态。贵阳路边音乐会以其“零围墙、零门票、零界限”的开创性模式,打破传统演出的诸多限制,成为全民共享舞台;曹状元街、太平路、十字街、民生路等街头巷弄融入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游客漫步城市中,既能触摸历史,又能感受现代化城市的活力。而悠闲凉爽的山村旅居生活,则为追求“慢生活”的人们提供了“诗与远方”。“爽爽贵阳”金字招牌进一步被擦亮。贵阳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7亿人次、接待过夜游客343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19万人次。

法国游客体验贵阳路边音乐会的独特魅力。赵松 摄(贵州图片库 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