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经济”盛放后,清溪文旅这样打破季节限定|镇见
珠三角乃至广东省最大的野生禾雀花群落在哪?就在东莞清溪。
人人道“清溪禾雀甲岭南”。今年,清溪漫山遍野的禾雀花和月季,吸引超60万人来过,赏花行活动撬动消费5500万元,文旅经济在清溪“盛放”。
61%的森林覆盖率,让清溪成为大湾区罕见的“绿野仙踪”。Deepseek锐评,清溪像一名“生态优等生”参加“产业奥赛”,既要守住绿美生态,又要争夺500亿GDP俱乐部席位。或许,文旅产业是清溪经济突围的下一个着力点。
生态是清溪最大的不动产,而且绝不是“沉睡资产”。去年,超200万人次用脚投票,生态资源撬动消费超亿元。云海翻涌的银瓶山、秘境一般的千年润楠林,宛如万鸟栖枝的禾雀花藤瀑……8条神仙徒步路线、148处景观资源,让清溪“花事+”“生态+”的文旅产业走出季节限定。
春赏花海、夏追萤火、秋登高台、冬酿米酒。在清溪,四季玩法不重样。客家围屋、碉楼、山歌、酿酒,国家级非遗麒麟舞,这座“客家文化活态博物馆”不做文化的搬运工。赏花行、旅游登山节、文化动漫节、百鹅宴,清溪用造节激活文化基因、推动文旅融合。
在东莞唯一一个没有工业的行政村——铁场村,特色农文旅产业发展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花卉产业、生态农业间长出休闲农业亲子游、研学游,小村落吃上“生态饭”,山水与古韵融合的都市田园呼之欲出。
清溪的眼光不止于“打卡地”。当前,清溪正在配合全市力争,打造1个5A级“龙头”景区、2条特色文化旅游带、10个精品文旅项目。变成全域全季旅游示范区后的小镇,文旅的“一季鲜”也将转化为“四季旺”的产业生态。
用山水写诗,以文化酿酒。小镇的“出圈”无需追赶潮流,只需深挖本真。当每一朵禾雀花、月季花都成为文化信使,当每一段山径都通向诗与远方,清溪,便拥有了自己的文旅长效生长力。
出品:南方+清溪频道
文字:马新杰 林群贤
拍摄:孙俊杰
制作:黄新花
设计:袁永平
监制:江强 靳延明
部分素材来源于最美清溪公众号
【作者】 马新杰;林群贤;孙俊杰;黄新花;袁永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