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快报》3月28日文章,原题:卡尼·库斯鲁提谈肤色歧视:我们的偏见不只存在于外表萨拉达·穆拉莱达兰是印度喀拉拉邦政府首席秘书,有人在网上评价其在任期内的表现很“黑”。这句话暗含深意,在一个经常“以肤色论优劣”的社会,“黑”与“白”从来不只代表颜色,而是价值的隐喻。“我必须接纳自己的‘黑’。”萨拉达表示,她还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小时候会天真地问母亲:“能不能让我回到你的肚子里,重新生出来,变得更白更漂亮?”
萨拉达表示,“更白更漂亮——这个词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即便在今天,人们(尤其是女性)仍默认一个残酷的规则:肤色是有等级的,因此,美丽也是有等级的。这种肤色歧视早已内化,以至于印度人进入任何场合,都会不自觉地启动评估机制——我是这里最黑的吗?最白的?还是中庸之姿?”
“在学校,同学们会互相比较肤色深浅,仿佛在审美量表上寻找自己的坐标。我常被拿来与肤色较浅的表亲对比,我儿时的朋友也遭到了同样对待,我们都会被分配一个审美量表中的位置。若不够‘雪白漂亮’,便会获得‘安慰’——至少你成绩好,将来总会有出路。”萨拉达说,“我认识很多皮肤黝黑、很有才华的女孩,但她们屡屡遭受不公平待遇——选美被评委淘汰,当新闻记者因‘不上镜’被拒绝。”
萨拉达在社交网络上呼吁人们改变对深色皮肤的看法,更要改变对黑色本身的态度。她说,“黑色是万能的穿搭色,是职场的制服要求,是晚礼服的优雅,是让眼线膏更深邃的存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深色皮肤也很美”,但他们是在真心拥抱多元,还是在进行“政治正确的表演”?现实依旧残酷——银幕上的审美仍遵循立体五官与白皙肌肤的单一模板,与这片土地上纷繁多样的真实之美相去甚远。
更讽刺的是,在反对肤色歧视的声浪中,我们仍不自觉地用“黑但美”的句式,仿佛“黑”本身需要被“救赎”。真正的思想解放,是让黑色回归纯粹的颜色属性,既不是“美白”的对立面,也不因“政治正确”被过度解读。
对抗内化的肤色偏见,或许在下一代这个问题能够有更多缓解。别再让孩子们背负这代人的审美枷锁,教会他们欣赏肤色、五官、体态的多样性。真正的美,不该被任何一种颜色定义。(作者卡尼·库斯鲁提,柏芷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