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以前周末想打球经常找不到场地,现在走几步就有标准篮球场。”在仲恺高新区五一公园,刚打完球的刘先生抹着汗水说。这个2023年底完成升级的体育公园,正是惠州借力十五运会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生动写照。
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举办。作为十五运会滑板、轮滑等项目承办城市,惠州紧抓赛事机遇,全面推进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努力将办赛成果切实转化为全民健康红利。从专业场馆、体育公园到健身步道,从惠民空间改造到学校场地开放,一场关于城市体育文化的嬗变已在惠州悄然发生。
最新数据显示,惠州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7239个,总面积为1953.8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9平方米,一个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已然成形。
惠州体育馆(航拍图)。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硬件升级
专业场馆与健身设施全覆盖
声光环境优化、无障碍设施升级、信息化设施升级……作为举办十五运会的重要赛场,惠州体育馆正经历建馆21年以来最全面的改造。改造后,这座场馆不仅将满足高水平赛事需求,同时也对市民开放,是惠州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
在完善大赛场馆的同时,惠州同步推进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走进仲恺高新区五一公园,曾经的单一绿地如今已蜕变为集健身、休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公园。崭新的标准篮球场、活力四射的极限运动滑板场、专为老年人设置的康养健身区,以及趣味横生的儿童活动空间,让这里从清晨到黄昏都洋溢着运动的热闹气氛。
“根据《广东省“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方案》,惠州2020年起推动5个公园体育设施升级改造。”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5个体育公园——惠阳区体育文化公园(一期)、惠城区鹅潭公园、龙门县游龙公园、仲恺高新区五一公园和惠环公园,已全部建成并开放使用。此外,惠城区七女湖体育公园已完成立项工作,并落地20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前期已建设完成1个七人制足球场及部分健身步道,计划今年全面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2014年启动的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计划持续推进,全市已建成181个社区体育公园,均按照“标准化配置”配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设施,确保居民“家门口就能健身”。
结合“百千万工程”,惠州各县(区)立足本地实际,依托乡村山水、河堤绿道等生态资源,打造出串联城乡的健身步道网络。清晨或傍晚漫步于惠州街头,郁郁葱葱的健身步道宛如城市的“绿色动脉”,不仅串联起各类体育设施,还让“沿江跑步赏景”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日常选择。
在十五运会的带动下,惠州以专业场馆为轴心、社区公园为基础、健身步道为纽带的“15分钟健身圈”基本成形。据统计,2022年以来惠州新增体育场地1963个,增加体育场地面积276.23万平方米。市级层面已建有奥林匹克体育场、惠州体育馆、金山湖游泳跳水馆、金山湖体育馆和2万平方米全民健身广场、5大体育场馆;县区全部完成“三大件”体育场馆建设,乡镇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健身工程,行政村健身器材配备率达100%,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更是达到100%。这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惠州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
破解难题
多措并举让健身“近在咫尺”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惠州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走进惠城区的一些老旧社区,昔日的闲置空间已被改造成“惠民空间”,崭新的健身器材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前来锻炼。这就是惠州大力推进的“国球进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生动写照。多部门联动,支持老旧小区健身器材“淘旧换新”,因地制宜增设各类体育健身场地。据统计,2006年以来,市级体育部门已向全市1000多个行政村及社区配送篮球架1253副、乒乓球台2386张、健身路径658套。
如何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惠州积极推动公立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向公众开放。目前全市已有414所公立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公众开放,超过1000片场地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公园、景区、社区、行政村等公共区域建设的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已全时段实行免费开放。惠州体育馆、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年开放超过330天,其中完全免费开放时间每周均超过14个小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每天都安排4个小时以上免费开放时段。
人们在市民公园休闲健身区域锻炼。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健身场地不少,但不知道哪里人少、哪里开放。”这是过去不少市民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惠州推出“群体通”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市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全市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预约场地、报名赛事。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全市9个大型体育场馆、325所学校体育场地和部分商业场馆,实现“指尖预约”。
文化嬗变
体育活动赋予城市新活力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滨江公园的草地上,太极爱好者们跟着老师正专注地练习。这是惠州开展“喜迎十五运会”惠州市第二十五届太极拳活动月的一个缩影。
十五运会带来的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惠州城市体育文化的深刻嬗变。走在惠州街头,全民健身已蔚然成风,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注脚。
每年10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100余项市级群众体育活动,构成惠州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体系。从传统项目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到新兴的街舞、滑板、定向越野,“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已成为常态。统计显示,惠州各类体育活动年参与人数超过70万人次。
2023年的“村BA”乡村篮球赛成为惠州体育文化的亮丽名片。800多场比赛、40万人次参与,“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仅聚拢了人气,更激活了乡村经济。而2024年3月举行的惠州马拉松赛,1.2万名跑友奔跑在山海之间,1100万人在线观看,直接拉动消费8000万元,实现了“零差评、零投诉、零事故”的办赛目标,展现出惠州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专业能力。
在仲恺高新区务工的张先生感慨:“刚来惠州时很少运动,现在小区有了体育公园,公司同事也经常约着打球、跑步,不知不觉就成了生活习惯。”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个体层面,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也因体育而变得更加朝气蓬勃。
位于龙门县永汉镇的张阿姨也深有感触。作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重要一环,永汉镇经常是各种体育赛事的必经之地。与此同时,广场舞等培训也送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在这样的氛围下,现在村里人都开始爱上了跳广场舞锻炼身体,麻将、纸牌都少打了。”陈阿姨说。
夜幕下的惠州体育馆外灯光璀璨,广场篮球场上群众挥洒汗水的身影与场馆外“喜迎十五运”的标语相映成趣。或许,十五运会带给惠州的,不仅是赛事激情,更是遍地开花的健身设施、深入人心的运动理念。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十五运会筹备工作深入推进,惠州将以更高标准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真正实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