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统一!两岸融合新政出台一年,福建226项标准实现共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4 12:41:42    

2024年10月14日,位于泉州市永春县的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以下简称香检中心),启动实施了《海峡两岸共通香产品燃烧后多环芳烃含量要求》地方标准,有助于推动两岸香产业同标、同限、同质、同法,是福建省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取得的具体成效。

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鼓励两岸产学研企共同制定行业共通标准,探索建立台企资质评估及认证体系。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24年9月,我省已在机械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林渔业等31个领域开展了45项两岸标准共通试点,累计研制发布226项两岸共通标准,在多个行业领域取得了突破。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石伟琴 庄建平 插画:苏壕泽

一炷燃香,走出两岸融合之路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行业标准共通。2023年9月,《意见》发布,提出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鼓励两岸产学研企共同制定行业共通标准,探索建立台企资质评估及认证体系。

方向既明,步履不停。2022年以来,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面向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全领域,深入开展两岸标准共通试点工作。其中,将“两岸燃香检测与文化(表演)标准共通”作为第一批25个试点项目之一,大力推进,并以此为契机,积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情感融合。

闽台隔海相望,燃香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习俗之一。香脉传承,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

福建省永春县被誉为“中国香都”,这里的香检中心,与福建省质检院、泉州市标准化所等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两岸燃香检测与文化(表演)标准共通试点”项目。在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与支持下,香检中心与台湾沉香学会联合探索两岸燃香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互换、转化、推广等全过程融通,并建立了两岸燃香领域标准化专家库,其中台湾专家有8名。据香检中心副主任陈金凤介绍,该中心还与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开展燃香产品贸易发展出口风险及预警分析研究,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防范燃香产品出口风险。

2024年10月14日,《海峡两岸共通香产品燃烧后多环芳烃含量要求》地方标准启动实施,填补了大陆香产品多环芳烃含量要求标准的空白,对于促进两岸香产品经贸交流与合作具有深远影响。正如台企恩顺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冠玮所言:“市场监管部门和香检中心推出‘技术+服务’模式,派出科技特派员提供服务,真是既用心又暖心。标准共通让我们受益良多,让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

福建模式,开创两岸标准共通先河

早在2021年,福建省在全国便首创两岸标准共通的“福建模式”——“四共同三釆用”工作机制:研制两岸共通标准时要共同选题、共同研制、共同比对、共同使用,同时坚持大陆先进标准台湾地区采用、台湾地区先进标准大陆采用、空白领域标准共同研制采用……开创了两岸同胞共同研制发布国家标准的先河。

截至2024年9月,我省已在机械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林渔业等31个领域开展了45项两岸标准共通试点,累计研制发布226项两岸共通标准,在多个行业领域取得了突破。

针对两岸标准共通领域窄、数量少、实施难等问题,福建省创新性开展两岸标准共通试点,通过试点“探新路”方式,有效破解了共通标准研制和应用等难题。

除了香检中心(位于泉州市永春县)承担的燃香检测与文化试点外,厦门大学承担的蓝碳交易试点,在台湾地区安装了326套装置,交易碳汇量1900多吨,标准在台湾18个公共区域应用,引领带动了台湾地区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的提升。

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承担的气象旅游服务试点,与台湾专家共同成立工作组,收集平潭和马祖“蓝眼泪”信息,共同制定了“蓝眼泪”观赏标准,为两岸同胞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服务。

漳州龙海九湖食用菌研究所选择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大面积栽培的食用菌作为共通标准制定对象,并同台湾菇类发展协会等单位签订《两岸食用菌菇栽培技术标准互认共通协议》,实现大陆先进标准和产品的对台输出,拓展了销售渠道,使三种菇类产量增加了12%到13%,保质期延长了15天,销售价格增长了10%。

福州市成功培育了社区治理、花卉文化交流、乡建乡创等两岸标准共通试点4个,收集研读大陆、台湾相关标准266项,构建标准体系3个,研制省地方标准2项,市地方标准1项。其中,省地方标准DB35/T 2176-2024《海峡两岸共通 中式插花技艺通用要求》于2024年5月9日由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于8月9日起正式实施,成为福州市首个已发布的两岸共通标准。

两岸融合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标准共通,成为融合大潮中的一座桥梁、一条新路。

众望所归,共绘两岸融合精彩华章

今年,我省已面向在福建落户的电子商务、五金制品、食用菌等67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茶产业、会展业、太阳能光伏等30个省级专业标委会启动了台湾地区标准化专家征集工作。目前,5位台湾专家已加入省级专业标委会。不仅如此,我省还着手组建两岸标准共通专家智库和两岸标准共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泛吸纳大陆及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学会、协会、公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共同开展两岸共通标准的技术审查、实施评估、解读宣传等工作。如今,这份共通与融合的“答卷”,正书写得越来越精彩。

标准共通的背后,是广大台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台湾岛内许多年轻人问我,两岸标准共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说能带来太多机遇。”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扎根大陆创业近30年,他直言,“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两岸标准通,台湾才会通。大陆长期是台商投资的最大目的地,想要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的台胞台企都迫切希望两岸更多领域的标准能共通。”

一湾浅浅的海峡,早已不再是两岸同胞难以逾越的天堑,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势不可挡。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动闽台共同开展标准共通合作,在电子信息技术、农产品、服务业、新能源等4个重点行业领域推进两岸标准共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