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避险第一!基金回避抱团股,传统赛道股票获关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3:31:00    

避险第一。

随着公募二季报调仓切换窗口在四月的开启,基于科技躁动行情的基本结束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市场避险情绪提升背景下,公募基金正积极挖掘估值扩张行情中的落后品种。尤其是机构低配、抛售空间弱的估值收缩品种。

有基金公司人士判断高估值赛道股抱团资金多,一致性预期强,该类品种在风吹草动中的调整可能会超出预期,应暂避此类品种的锋芒,红利与避险品种当前的配置价值显著抬高。

基金换股策略回避抱团股

公募季度持仓策略,向来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虽然当前公募产品尚未披露第一季度的持仓信息,但在季度持仓切换的关键时点,第二季度的基金重仓股构成已经开始成为公募操作的核心。

发生在今年一季度内的大幅上涨行情以及刚刚发生的关税因素,使得基金经理的避险情绪自3月底至今持续强化,多位公募人士预期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风险偏好可能有所降低。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涨幅少、基金少、外销少的传统赛道股票,近期显著吸引基金经理的关注。工业炸药赛道股国泰集团刚刚过去的一周逆势上涨接近6%,而该股今年内累计收益还不足5%,这意味着国泰集团的股价正收益,几乎都出现在风险偏好显著下降的4月首周。与此关联的是,国泰集团只有少量基金持仓,该股刚在4月3日披露包括中庚基金、东方基金、中邮基金等16家机构调研该股,这可能预示着基金经理在季度持仓切换上的需求,开始显著指向那些涨幅落后、具有避险特点的品种。

“那些基金买的多的热门股,由于基金往往具有一致性预期,当市场风险偏好发生变化时,大家的操作都是一样的,就会带来集体性减仓带来的下跌”华南地区一位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专访时认为,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后,人多的地方就会出现调整空间,而人少的地方则成为基金的避险方向。

超过80只基金产品抱团的巨星科技,在4月3日收盘跌停。其过往披露的营收结构信息显示,这是一只主打外销市场的出海逻辑品种,超过9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这一逻辑曾在出海逻辑火热的背景下,使得巨星科技成为一只公募基金抱团股。而在4月3日跌停当日,多达85家公募机构“心急火燎”地调研该股,调研信息显示巨星科技来自美国市场的收入占比约为65%,考虑到基金经理对美国市场销售前景的看淡以及市场风险偏好变化,本次调研可能改变巨星科技在基金二季报中的持仓地位。

产业资本或引导公募策略变化

在风险偏好降低热度方面,产业资本大佬也给二级市场上正在“上头”的公募基金泼了很多冷水,尤其是重仓“人形机器人”的基金经理大多是公募新手。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市场高位之际,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有关“因商业化不清晰”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赛道,并指出该赛道估值高、业绩落地难、融资企业密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基金经理不得不重新思考,人形机器人当前雨后春笋般的融资盛况,是否为当年共享单车赛道的历史再现。考虑到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之间的紧密逻辑联系,朱啸虎对人形机器人赛道泼冷水的操作背景是,在2017年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开始“数不清颜色”之际,朱啸虎以大约30倍回报退出共享单车龙头ofo公司。

颇具巧妙意味的是,朱啸虎对人形机器人泼冷水的前一周,2025年3月中旬,A股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发布上市公司的易主公告,而这家共享单车上市公司在A股的上市时间,恰恰正是朱啸虎退出共享单车ofo公司的2017年,这无疑给基金经理带来了这样的历史反思,即热门概念品种利用一级市场的火爆向二级市场传导,并在二级市场对相关筹码需求增大情况下,顺利完成在股票市场的IPO,但最终却无法给投资者和公募带来真正的价值。永安行发布的业绩情况显示,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7年上市当年的10亿元已降至2023年度的5.5亿元,而2024前三季度的收入进一步收缩,截至目前大部分公募基金早已退出永安行的持仓。

公募基金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估值还能容忍多久,这几乎成为该赛道风险偏好趋势变化的关键。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中银基金持仓的优必选2024年度营收约13亿元,净利润亏损超11亿元,而其毛利率只有不足30%,然而其市值已超过350亿港元,另一人形机器人赛道股越疆公司2024年度营收不足4亿元,在高达68倍PS估值容忍下,该股市值已接近300亿港元。

“许多年轻的公募新手喜欢看趋势、炒概念,许多人对业绩和估值的敏感度不太高,可能还不清楚买股票的核心在于出价的合理性,而风险也在于你用什么价格买入。”华南地区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尽管人形机器人赛道概念火热,且长期产业的趋势确定性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重仓的基金经理能够真正从中赚到长期的钱,因为科技股的周期波动超乎想象,用高估值买入后,在下跌中可能很多人根本熬不住。

寻找低风险洼地品种

公募在第二季度的调仓切换正指向保守和防御性策略,尤其是此前处于估值收缩和股价洼地中的低风险品种。

“我们认为当前应该暂避锋芒,最近风险资产的调整与投资者提前预防二季度外部事件的冲击有着直接的关系。”创金合信宁和平衡基金经理魏凤春认为,当前策略是布局确定性,首选类债类资产。利率债本轮调整接近结束,中短端债券投资确定性较强,可适当拉长高评级短端信用债的久期。与之相对,基于风险资产的调整,转债债性保护不高。红利类资产一直是过渡期的战略配置,需要长期配置,短期来看,在震荡环境下,红利类资产更具有配置价值。

魏凤春表示,科技成长的“春季躁动”已基本结束,并开始在股票市场印证“均值回归”的逻辑——高估值科技板块开始回调,避险资产与红利资产开始占优。他强调,国内对冲外部因素的效果显现需要时间,尽管长远看,外部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只是扰动,不会改变资产的大趋势,但在中短期角度应该意识到,高估值赛道股的调整可能会超出预期。

摩根士丹利基金人士则认为,历史上4月份的基本面因素对市场影响较为明显,此次可能也不例外,但更多是结构性的,对一些主题炒作的中小品种影响更大。投资者对顺周期品种的预期较低,对一些中大市值的价值品种影响不大,这可能使得4月份的股票投资短期会偏向价值,同时部分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发力的方向及顺周期品种也存在较好的机会,尤其是还有一些库存周期上行的行业也值得重视,因为过去两年这类行业很难得到投资者认同,估值处于收缩区间;而当前下游的补库行为会更容易被敏锐的投资者捕获,从而获得估值与业绩的双升。

华安基金也认为,因“对等关税”的外部因素,外资机构等投资者因不确定性而对港股形成一定观望态度,以及对美国经济和通胀的影响。后续若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加,美联储或将降息,海外降息周期有望利好港股资金面,尤其是港股央企红利的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低,考虑到国内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环境、经济弱复苏的背景均利好红利策略,港股通央企红利的股息率优势显著,在阶段性回调后配置价值较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