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州:筑牢平安基石 护航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09:00    

惠州一体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市综治中心于2023年挂牌成立并投入实体化运作。刘颖怡 摄

发展与安全,是驱动一座城市进步的双轮。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平安是前提与基石。

近年来,锚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惠州法治惠州,惠州市坚持平安法治一体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县(区)、镇(街)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为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强力支撑。

惠州市各级综治中心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着力把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发展与安全“双向奔赴”,惠州市前行的步伐愈发坚实。2024年,惠州市GDP突破6000亿元,进入全国城市50强。同时,社会大局保持平安和谐稳定,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9年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是全省唯一获授广东省“二星平安鼎”的地级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

上下联动快速化解疑难争议

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惠州市注重统筹各方资源,全力推动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建设、实体化运作。

在“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中,综治中心是其中的“1”,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如何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一环。对此,惠州市坚持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市县“一把手工程”,市委成立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专班,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强化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县(区)、镇(街)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人财物保障,确保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地落实。

2023年2月,惠州市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并投入实体化运作。1500平方米的综治中心里,综合办公室、研判督办室、法学专家工作室、指挥调度大厅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结合开展“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以及信访部门带着工作职能、带着系统数据集中进驻综治中心办公,加强了信息“全量汇聚”、数据“高频碰撞”、情势“实时同步”,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治安风险的触角和感知。同时,住建、人社、卫健等部门以及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解纷资源也在此轮驻。

立足便捷为民,县镇综治中心利用原有的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场所等群众熟悉、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置,场所突出实用管用,统一挂牌标识,合理布局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区域,因地制宜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劳动监察等窗口,让群众在综治中心一目了然、办事顺畅,实现诉求一窗受理、高效流转。

科学统筹规划资源,凝聚起强大解纷合力。有了坚实基础,惠州市注重强化三级联动,发挥市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县(区)一站式化解、镇(街)主战场作用,完善综治中心上下联动、与部门横向衔接的闭环机制,提升基层综治中心服务群众、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能力,确保每项矛盾纠纷诉求转得出、接得住。

“在这里,我们注重加强类案源头治理,协调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办法,争取从‘解决一个问题’变成‘解决一类问题’。”据惠州市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立足于发挥“三个聚焦”的职能定位,市综治中心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县镇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机制建设、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的“规范化”,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

综治中心成为矛盾化解“终点站”

建设综治中心,服务群众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必须从群众角度出发,真正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自各级综治中心建设起来后,惠州市把工作重心转到进一步优机制、建队伍、强治理上来,完善全流程跟踪督办运行机制,构建“综治中心搭台、职能部门实质性化解”的工作格局,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此前,9名园林绿化工人来到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综治中心送上一面锦旗,感谢街道综治中心人社工作组为他们解决了拖欠两年的工资问题。原来,2022年,这9名工人在仲恺某小区完成园林绿化工程后遭遇拖欠工资。经核实,分包公司虽已结清工程款,但工头并未支付工资。经人社工作组多轮协调,最终由分包公司垫付工资,并引导该公司依法向工头追讨。最终,9名工人顺利领到被拖欠的1.5万余元工资。

惠州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11部门出台与综治中心协同对接的工作指引,健全“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的工作流程,依托“粤平安”云平台,汇聚矛盾纠纷和治安风险数据,加强突出风险和态势整体研判、预警预测,加强指挥调度,推动矛盾纠纷在职能部门实质化解。如惠州市积极探索“粤平安”云平台与公安机关110系统对接,将110非警务警情矛盾纠纷流转至镇(街)级综治中心,按照问题性质,明确部门管辖,截至4月9日,有效化解了2604起110非警务警情矛盾纠纷。

为压实部门主体责任,综治中心强化跟踪问效,健全督办落实机制,把各类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路线图”办理,根据不同的矛盾纠纷类型,严控办理时限和设置督办工作节点,对办理异常问题及时对职能部门进行提醒、督促、催办,有效解决“程序空转”问题。

惠州市通过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作,让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及时、高效,从接收案件诉求到转办至相关职能部门,整个办理过程高效有序,确保了群众诉求的迅速响应和矛盾问题的源头化解。2024年,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6.6万余件,其中95%化解在基层。

如今,全市84个综治中心均已实体化运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成为各级综治中心高效运转的日常写照,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推动形成“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的社会共识。

稳固基层平安根基

打造城市新“枫”景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枫桥经验”的核心精髓。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惠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为做实群防群治,惠州市突出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中枢作用,加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协调联动,深化法治副校长等工作机制,用好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推动“1+6+N”工作体系走深走实。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惠州市统筹政法系统290个党组织下沉319个重点村结对,集中整治涉道路交通、涉农涉土等突出问题,依法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惠州市三级综治中心积极践行“大调解”理念,聚焦矛盾快调,依托综治中心加强访调、诉调、警调衔接,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城乡基层。2024年,全市通过调解化解的矛盾纠纷约占72%。

在县(区),一批本地化、有特色的“枫桥经验”新品牌也不断涌现。以博罗县柏塘镇为例,当地茶产业发达,为此,博罗县综治中心探索“乡里茶室”模式,通过一杯清茶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搭建起了解民意、倾听诉求的窗口。同时,把“和”“融”的茶文化融入调解过程,让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社会治理多元善治新格局。

当前,惠州市紧紧抓住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重大机遇,认真学习全国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精神,把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五有”(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目标和“五个规范化”要求,进一步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撰文:林文通 罗锐 刘思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