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灵的祭台】智学仕:5万人只有3个人可以成为飞行员,他在空战中英勇牺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10:00    

1952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司令部在颁发给智学仕立功证书上写道:“最近在完成战斗任务中,英勇机智,战绩卓越,经评定立二等功。”

智学仕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14师40团空战射击副主任,“最近在完成战斗任务中”,应该是在1951年12月13日,这天,他在空战中英勇牺牲。

烈士简介

智学仕,1929年10月出生,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人,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14师40团空战射击副主任。1947年11月入伍,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4纵28团战士、文书、文化教员。1950年5月入空军第六航空学校1期乙班学习,1951年1月毕业后入空14师参加抗美援朝空战。1951年12月13日在空战中牺牲。

参加国庆阅兵

智学仕1947年11月入伍,曾任华北4纵28团战士、文书、文化教员。1950年5月,智学仕入空军第六航空学校1期乙班学习。据同一时期从华北3纵被选上飞行员的马占民回忆:“当时挑选飞行员,主要按照三个标准:根据身体,根据文化程度,根据打仗的勇敢精神。我所在的3纵,5万人选了124个人,最后经过体检、文化考试等层层筛选,5万人只有3个人可以加入飞行员队伍,我算其中一个。我高兴得三天三夜没睡好觉。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我还是忍不住流泪。”

智学仕也是一样,他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刻苦训练。1951年1月,智学仕从六航校毕业后,入空14师40团当上了飞行员。空14师是1950年8月18日,在华东军区直属步兵第95师的基础上组建的。1951年2月14日,空14师在北京南苑机场正式成立,接收来自第四、五、六航校的53名飞行人员,隶属华北军区空军领导。

1951年4月7日,空14师接收苏军驻南苑1个空军师的装备,计有米格-9飞机58架,雅克-17飞机2架,担负首都地区防空值班任务。1951年7月,空14师由米格-9改装米格-15飞机,共计改装了60架。

1951年10月1日,智学仕和战友们参加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仅仅10天后,空14师就接到命令,全师开赴沈阳北陵机场,备战抗美援朝空战。

从学习飞行到奔赴战场,智学仕飞行总时间不足100小时。但他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飞行技术。由于工作出色,智学仕当上了中队长,后来又担任团空战射击副主任。

1951年11月16日,空14师43名飞行员、40架米格-15飞机由沈阳北陵机场转到安东(今丹东)大孤山机场参加轮战锻炼,主要打击美空军小机群,由空3师带领作战。

智学仕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首战遇袭失利

在经过一段适应训练后,1951年12月13日,空14师40团迎来了首战。

当日下午,空40团出动18架米格-15战斗机参加空战,空3师9团则出动18架米格-15掩护40团的飞机。空14师原定的作战计划是派遣机群前出到朝鲜的平壤东北地区,伺机在那里攻击美国空军的F-84战斗轰炸机的小机群,想首战挑个软柿子捏。可没想到遭遇到敌军大机群的偷袭和围攻。

40团的米格-15战斗机群起飞后不久,地面指挥所就通知带队的副团长,预定作战空域有敌大机群在活动,建议避战。空40团的机群转飞到博川,但在转向中,由于对编队飞行不熟,机群编队被拉开,由一个大编队变成了2个小编队,同时与掩护的空3师机群也拉开了距离。

在40团机群的前方编队飞到博川地区的西南上空时,突然遭到美空军F-86战斗机的偷袭。据马占民回忆:“一时间,美国的飞机就包抄过来了,60多架对我们20多架,我飞着飞着,就听见后面‘当当’射击,朝我们干起来了,敌机冲上来了。我们赶紧投副油箱,和敌人战斗!”

仓促应战的空40团机群编队被敌机猛烈攻击,瞬间冲散,陷入了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在混战中,40团飞行员顽强战斗,击落了1架F-86飞机,但是己方被敌机击落7架、击伤2架,6名飞行员跳伞成功,智学仕不幸在这场空战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最终,空40团后方编队和掩护的空3师编队赶到,驱散了美机,得以掩护我方受伤的2架飞机返航。

2017年清明节,智全计(左二)一家来到浑南区烈士陵园祭奠智学仕。

迟来的祭奠

智学仕牺牲后,先是被安葬在沈阳棋盘山志愿军空军烈士陵园,后迁入浑南区烈士陵园。但亲人一直未来扫墓。直到2017年,经朱学才烈士的外甥陈绕天努力,找到了智学仕烈士亲人。

2017年清明节,智学仕弟弟智全计第一次来到浑南区烈士陵园祭奠哥哥,那时他已经78岁了。智全计儿子智立杰说:“考虑老爷子身体状况,最初计划是由我和儿子一家代替他去看看大伯,但老爷子却说,找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小时候总是哥哥喊自己回家,这次换他来喊哥哥回家了。”

他在哥哥墓碑前说:“我终于完成了父母的遗愿,就是一定要找到你,带你回家。今天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将带一捧土回去,撒在父母坟前,让他们了却牵挂。这些年,我们全家人都在思念你,每年过年时都会多摆一副碗筷,等你回家。我今年已经78岁了,可能不能再来看你了,但我会让我的子孙再来看你,让你不孤单。”

智学仕离家参军时,智全计只有8岁,两人相差10岁。他们家只有兄弟俩,所以在家时智学仕很照顾这个弟弟,两兄弟感情很好。哥哥牺牲后,也成了弟弟一生的牵挂。在智全计的衣柜最深处,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是哥哥参加抗美援朝前寄回家里的照片。

智立杰说:“就是在这次扫墓一年后,父亲离世了。他走时非常安详,临终时还说,让我不要忘了,再去看看远在沈阳的大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 摄影:陈绕天、智立杰/供图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