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周庆龙:重庆是移民入川落业首选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1:3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你是否好奇,为何无数川渝人将麻城视作祖源地?重庆在 “湖广填四川” 中扮演了怎样关键的角色?4月26日,“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在枇杷山书院开讲。重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重庆移民文化研究会顾问周庆龙,带领观众拨开历史迷雾,解码了川渝文化基因。

“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重庆市渝中区母城文物保护志愿者中心承办,致力打造重庆考古人的会客厅、文博学术交流的大讲坛、重庆历史文化与文博知识的窗口。

周庆龙作精彩演讲。记者 韩毅 摄

讲座中,周庆龙以《“湖广填四川”中的麻城信仰与重庆影响力》为题,从“湖广填四川”中的麻城信仰、重庆在“湖广填四川”中的重要地位、对“湖广填四川”课题研究概述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麻城信仰的诞生脉络、重新认识重庆在历史洪流中的重大影响力等,为观众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

我从哪里来,故乡今何在?寻根问祖是中国人,尤其是迁居他乡或飘零异国的炎黄子孙们永远割舍不断的历史情结。提到寻根,人们自然联想到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山西大槐树、苏州阊门外、江西瓦屑坝、麻城孝感乡、山东枣林庄、广东珠玑巷、福建石壁村、河北小兴州。这八大移民圣地以其在历史上移民规模大、影响深远而闻名遐迩,或载于口碑,或书之典籍。

“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现场。记者 韩毅 摄

在川渝人中,为何普遍存在“麻城故乡说”?在周庆龙看来,主要是因为“三次灭省”,即四川在元代初期、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因为战争人口大量损失,残留的土著人口不到1‰。

朱燮元在《蜀事纪略》中记载:“成都自古不守,不见元人(原住民),以不早迎,望帝遂无遗种乎?凡今生齿皆黄陂孝感人也,切勿迂阔,误我生灵!”

张德地也有言:“查川省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士……访问乡老,俱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难,亦必至有土无人,无奈迁外省人氏填实地方,所以见(现)存之民,祖籍湖广麻城者更多。”

“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现场。记者 韩毅 摄

“由此可见,川渝将麻城视为故乡在明代和清代初年已经形成。” 周庆龙说。

那么,重庆在“湖广填四川”中有何重要地位?周庆龙认为,重庆是移民入川的重要通道和落业首选地;是四川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被称为“此城用巨石砌成,下连磐石,外是悬崖,绕以大江。城内军储如山,足支十年,重庆现有守军五万,百姓数十万,(张献忠)纵有百万大军,亦难攻破”;是四川最重要的商业重镇等。

“为此,重庆民间盛传‘问君祖籍在何方,湖北麻城孝感乡’,麻城也就成为了川渝移民后裔寄托乡愁、缅怀先祖之地,是川渝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守护好这一移民文化根基。”讲座中,周庆龙说,可喜的是,《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重庆移民史》等一批重要著作的问世,不仅推动了移民后裔的“寻根”热潮,也提升了“湖广填四川”的学术研究热度,不断谱写移民文化的新篇章。

原稿点击>>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周庆龙:重庆是移民入川落业首选地-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