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民营经济“尖子生”许昌的三问三解丨极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0:36:00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1035篇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闫文瑞】许昌民营经济从何而来?许昌民营经济所处方位?许昌民营经济往哪里走?

在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的第67天、3月21日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的第35天,许昌围绕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灵魂三问”。

从一间烟酒小店到全国掀起“学习胖东来”热潮,从一块原煤到国内最长最完整的煤基化工产业链,许昌,凭借敢为人先的闯劲儿、接茬苦干的拼劲儿、百折不挠的韧劲儿、以诚相待的“憨劲儿”,在一片并不算肥沃的创业土地上,孕育出胖东来、新天地药业等众多民企“尖子生”,打拼出“河南的‘温州’在许昌”的民间美誉度。

4月25日,许昌召开全市“增信心 再出发 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书记杨小菁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一通报有关支持政策。老中青三代民营企业家齐聚,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远眺前行路,用实际行动回答民营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以许昌为代表的河南民营经济,正春潮涌动。

一股精神

“草根起步、白手起家、敢为人先”

“鸡毛换糖”的故事,代表义乌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创业精神,许昌“头发换针”的故事,蕴含着同样的勤奋、执著和商业智慧。

《许昌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许昌人就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假发道具,用于戏剧演出。20世纪初,许昌市泉店村的白锡和结识了一位德国商人,将走街串巷收购来的头发进行初加工后销往欧洲,“头发换针”的故事拉开序幕。

上世纪80年代,就像许昌不少心思“活络”的农民一样,郑有全开始跟随父亲从事头发收购行当,开一辆旧三轮车,多地奔走之间,“假发大王”从此诞生。

同一时期,张建五只身一人闯深圳,挖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随后回到家乡许昌襄城谋求发展。围绕如何将一块煤的经济价值“吃干榨净”,一条全球领先的煤焦化工产业链在襄城大地上逐渐串珠成链。

1992年,楚金甫与另外三名合伙人共同投资10万元创立了一家民营企业。随后25年,这家名为森源集团的企业以每年30%以上复合增长率在许昌大地快速成长。

草根起步、白手起家、走南闯北、敢为人先……在许昌不少民营企业家身上,有着这样的共性。早在2000年初,河南省内一些经济学者就曾将许昌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缝隙经济”——在广阔的市场中,有极其众多的缝隙,铺设着纵横交错的生财之道,等待着善于捕捉机遇的经营者。

“缝隙经济”繁荣,催生产业高地。比如,在长葛,在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的情况下,凭借接茬苦干的拼劲儿、百折不挠的韧劲儿,当地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等。

一个传承

“民营经济已成为许昌最坚实的家底”

时间更迭,时代变迁,但许昌民营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不变,这源自对共性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比如,创新精神。2005年起步的新天地药业,创业之初就开启了产学研合作之路。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郑州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开发的相关技术,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和污染,让产品一上市就展现出优越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正在努力向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迈进。”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建中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比如,包容开放精神。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奇表示,当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个重大项目。同时,公司还把技术和解决方案输出到老挝、斯里兰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朋友圈”越来越大。

“许昌有着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创业精神,这是父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许昌金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萌萌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从空间维度看,这种精神的传承,正在发挥更大的价值。

比如,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学习胖东来”已成为一种现象。2024年,胖东来营收近170亿元,成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甚至有不少国外的游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只为到许昌胖东来“逛逛超市”。

“胖东来的成功,根本在于回归了商业的本质,用极致的诚信、充满人性温度的服务,嫁接起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桥梁,也为全国提供了‘诚信就是竞争力’的鲜活样本。”许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40多年来,许昌一以贯之对民营企业吹拂政策“东风”、浇灌发展“活水”,推动包括胖东来在内的民营企业在时代的洪流中前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已成为许昌最坚实的家底。

数据显示,许昌现有民营企业13万家、民营经营主体44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75%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河南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5%以上的GDP、65%左右的税收,与河南全省数据相比,许昌民营经济的蓬勃之势,可见一斑。

此外,从创新维度看,许昌全市54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534家,占比97.3%;从民生维度看,许昌民营企业创造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

一种拼搏

“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

回望来时路,旨在看清成败得失;远眺前行路,志在把准努力方向。

4月25日,许昌召开全市“增信心 再出发 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许昌民营经济从何而来、所处方位、往哪里走,许昌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当前,许昌民营经济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发展方式上,正在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发展动能上,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竞争态势上,正在从个体竞争向集群竞争转变;管理模式上,正在从家族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

“近年来,我们通过股份整合成立了许昌金萌实业有限公司,并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规划未来产业。”许昌金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五介绍,目前公司与上海交大深化合作,成立上海研发中心,拥有博士团队20余人,专注高端新材料研发,在原子催化研究方向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自主研发生产钛合金中间合金产品。2024年,公司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迈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步伐,投资建设了金萌成联合金、纽迈特催化剂公司。

“面对新时代健康需求,我们深知守正与创新需要并重。”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伟表示,公司引入自动化包装线、智能仓储系统,生产效率提升40%;打造“市场仓+产区仓”联动模式,整合资讯传递、交易集散、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为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当前,许昌市委作出了“两融五城四跃升”的总体谋划,提出战略上促进“两融”,产业上打造“五城”,能级上实现“四跃升”。

关于民营企业再出发,杨小菁强调,广大民营企业要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坚定与国家同向共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与许昌同生共荣,切实走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走好现代管理、规范提升之路,走好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之路,走好诚信守法、回报社会之路,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大显身手。

张庆一指出,聚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许昌市将加快培育民营经济主体,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依法依规保障合法权益,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提升助企服务实效。

“我们把2025年定位为森源集团的再发展之年。”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楚金甫依然奔波在创业一线。他表示,森源的创新能力不变、先进制造能力不变、企业发展基础不变,正在紧抓国家新能源建设历史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次大会释放的信号清晰而坚定——民营经济是许昌发展的‘主力军’,新质生产力是转型升级的‘金钥匙’。”河南瑞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桂涛表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的部署,让企业家倍感振奋。

“作为青年一代创业者,我们要走好创新之路、守好诚信经营、引进现代化管理,为擦亮许昌民营经济‘金字招牌’贡献新的力量。”张萌萌表示。

在筑梦未来中引领未来,以许昌为代表的河南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责编: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