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华夏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由湖北省远安县发起,一场以“追寻嫘祖印记”为主题的探访活动持续推进,引发了人们持续的关注和思考,似一缕微光,点燃了携手传播中华嫘祖文化的火种。
嫘祖,华夏之母,人文女祖。悠远厚重的嫘祖文化,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开花。目前,湖北远安、四川盐亭被中华炎黄研究会认定为“嫘祖文化圣地”,河南西平拥有“中国嫘祖文化之乡”的美誉。通过探访,三地纪念嫘祖的习俗和传承嫘祖文化的特色,首次集中呈现在公众面前。
从远安出发,北上500多公里,来到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满城盛开的海棠花,展示着西平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以美为产,西平县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到50多家,通过推动产业发展从加工向创新转变、从智造向品牌跃升,产业影响力持续增强,品牌效应持续彰显,目前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西平县服装产业的兴盛,正是源于世代传承的植桑养蚕、抽丝制衣等传统。西平人对嫘祖的信仰和虔诚,也深深地印刻在民众自发参与的文化活动中。
天府之国,物产丰饶。从西平向西行进1000公里,来到山水相依的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这里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嫘祖元素,还有桑叶茶、桑叶面等特色食品和文创产品。百亿级蚕桑丝绸全产业链集群正在打造,“嫘之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家喻户晓。“非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希望永久地传承下去,始终保持它骄傲的姿态!”81岁高龄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刘仕龙,用最简单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盐亭人对嫘祖的忠贞和信仰,令人感动。
春意渐浓,恰逢乙巳年嫘祖文化旅游节启幕前夕,四海宾朋如约来到远安。这座小城以多重盛景迎接贵客。抬眼是澄澈碧空与苍翠山峦共绘的生态长卷,举步是车水马龙与行人礼让交织的文明乐章;嫘祖文化园的飞檐斗拱诉说着千年蚕桑文明,博物馆的青铜纹路镌刻着华夏母仪的荣光;商贸集市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里,裹挟着最本真的烟火温情;而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远安儿女那如春阳般和煦的笑容,似清泉般澄澈的真诚。远安不远,原是地理与心灵的双重邀约;远来心安,恰是山水与人文的完美应和。此间风物,实不负荆楚福地之美誉。
远安“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远安嫘祖文化荣获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远安致力于推动嫘祖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传承,打造“嫘嫘和思思”文旅IP形象,探索“旅游+研学”模式,开发桑蚕习俗精品课程等一系列做法,也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了远安以嫘祖主体文化为支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决心。
炎黄子孙,嫘祖儿女,血脉相连。纵观西平、盐亭、远安三地,对嫘祖的传说、习俗和纪念方式各有差异,但都有信仰嫘祖这一共同的文化认同。求同存异、共荣共进,正是中国文化包容与多元的体现。三地共同守护和传承嫘祖信仰的行动,形成了穿越地理和时空的文化共振。
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是“一带一路”的原点,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魂之所萦、情之所牵、血之所凝。从一根蚕丝到浩瀚丝路,贯穿着历史,连接着未来。“创新、尚美、崇礼、和合”,新时代嫘祖精神植根于中华千年文脉,同频于时代发展脉搏。推动中华嫘祖文化接续传承、弘扬和发展,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根同源,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让我们联结共同的精神纽带,以创新赋能改革发展,以尚美塑造城乡风貌,以崇礼培育文明新风,以和合促进共建共享,推动中华嫘祖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焕发勃勃生机!
歌声中,愿火种生生不息——
她从远古,走到今天,嫘祖的故事,讲得很美很甜;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嫘祖的故事,传得很久很远。
西陵之女,善良美丽,宛如一片云彩;
桑叶片片,蚕丝纤纤,织成了衣衫,点缀人间。
在中华的大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嫘祖的名字铭记心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晓(远安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