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万物竞发。行走在电白区的广袤田野上,随处可见破土而出的花生嫩芽、整齐翠绿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的时令蔬菜……
笔者从电白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电白抢抓春耕农时,早谋划、快行动、强科技、优政策,为全年粮食丰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临近4月中旬,电白区春耕生产已接近尾声,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6.27万亩,完成计划的94.71%,其中花生、蔬菜播种均100%完成,计划播种21.95万亩早稻,插秧进度超90%。
多措并举抓农时
春耕备耕“步稳蹄疾”
沙琅镇坡富村,大型农业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田间,嫩绿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挺立在水中,在春日暖阳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农户们或操作农机,或手工插补稻秧,绘就一幅人勤春早的春耕画卷。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今年,电白区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锚定全年粮食播种69.05万亩、产量27.23万吨的目标,将任务细化分解至各镇(街道),同时加强农资供需调度,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资及早下发到村到店,确保春耕开好局、起好步。
此外,电白区还抓住冬春农田建设窗口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设施,提升耕地质量,为春耕生产提供硬支撑。
“今年天气好,土壤墒情适宜,我们开春就抢种花生,现在苗都有10厘米高了。”霞洞镇种植户李大叔笑着说。
笔者了解到,截至4月中,电白区花生播种面积达11.47万亩,蔬菜种植10.5万亩,均已100%完成计划。早稻插秧进度也达90.48%,21.95万亩稻田逐步披上“绿装”,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到四月中下旬,随着春耕将近收官,电白区的田间管理将转向苗情管护、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科技赋能提效率
现代化农业谱新篇
无人机飞播、机械化插秧、水肥一体化灌溉……在电白区的田间地头,“科技种田”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其广泛应用让春耕跑出“加速度”。
“以前插秧全靠人工,一天最多一亩地,现在用插秧机,一天能完成十几亩!”沙琅镇皇桐家庭农场,插秧机正在田里忙碌,农户对机械化种植赞不绝口。
科技不仅体现在装备上,更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沙琅镇谭儒村,随着螺旋桨飞速转动,一台农用无人机稳稳升空,按照预设的航线和高度,均匀地将农药喷洒在作物上。“今年我们计划投入资金51万元,实施水稻统防统治,对农户进行无人机水稻飞防作业服务补助。”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稻统防统治实施面积预计达1万亩以上,以推动“一喷多促”“虫口夺粮”,保障粮食丰收。
粮油高产创建的技术攻关也是一大重点。今年,电白加大力度推广高产抗病水稻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提升作物品质。
其中,将分别在马踏、林头、麻岗、坡心、沙琅等镇5个粮食样本村建设5个千亩方,开展高产田攻关,打造万亩示范片。同时,还将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合理密植增产技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
政策扶持增信心
增收希望满心田
马踏镇黄羌村土地水村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农机正在田里作业。基地里有800多亩水稻田,其中500多亩流转到茂名市电白区冠禾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
春耕生产离不开政策护航。近年来,电白大力发展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区域性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加大土地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扩大粮油作物生产服务规模。据悉,电白区今年投入807万元购置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等设备,对粮食托管合作社、规模种粮主体进行机械物化补助,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助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电白还通过农资保供稳价、高产创建补贴等政策,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服务支撑能力。
以1.344万亩粮油轮作试点项目为例,电白计划配套引进推广5200亩“深花2号”高油酸花生良种。在推广过程中,电白计划发放花生种子104吨、水稻种子7.5吨、化肥905吨,农户如参与项目建设,均可获得种子、化肥等物化补助。
“今年镇里提供的种子质量好,技术指导又及时,我对丰收更有信心了。”坡富村种植大户林青华笑着说。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卢晓娟
【作者】 邓建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